not end is and
A 11 B 1 C 0分數 100
A 12 B 6 C 0分數 90.63
A 8 B 5 C 1分數 87.5
A 10 B 2 C 3分數 84.62
90.68>>91
期中考前
A 5 B 6 C 1分數 82
A 3 B 6 C 1分數 77.5
A 5 B 7 C 4分數 70
76.5>>77
以上是這學期的分數
不過有幾篇我覺得還可以,但是分數有點低,有些則是反之QQ
或許是描述與運氣問題吧= =+
個人自評
我給自己9分(雖然是想給8.5分.但基於私心.還是自己四捨五入成9分啦啦啦
所以目前91*40%+77*40%+9*10%=36.4+30.8+9=76.2=76
這門課除了課程上的東西外,老師還希望我們能夠慢慢看會原文書
對於這個期望我認為自己在看英文上是有點進步,但很明顯是不夠的
或許也是我太貪心了點,這是慢慢培養來的事情
我認為看英文跟一般的差異之一就是因為語言看不懂 ,1.2頁就闔起來
有時候看懂英文意思還不了解,雖然老師提過比起文學之類的原文書是直接多了...
但是有時候還是有專業名詞查不到或是意思詭異....
但要是能夠理解他的意思,單獨名詞的翻譯應該就不重要了(有些強翻超怪
英文能力要好 持續也是重要的,而這我有點缺乏,以後能不能做到也是個人的問題
不過另外一個問題在這裡似乎又有點展現出來了
就是看了沒有很懂,或是該說是抓到重點?
英文本身就有些問題了,而在理解上似乎也有誤
如果以後自己看書,又出現這種認為自己懂,可是並沒有真的懂得情況
而這門科目似乎也只是基礎概論之類的科目,但是就差不多搞掛我了
不過有事先看過,老師在上是真的比較容易理解
就算想的不一定完全對,但有一定概念老師再講,真的有差
假如想學就要真的學的很會,有興趣就會自己看到會= =a
為自己負責吧!!!
發覺最近東西打不太出來,是因為字數都跑去聊天了嗎?哈哈
要能言之有物,而且要讓人看懂也是門功夫(莫名其妙的心得
2008年12月17日 星期三
week
影像幾何
事實上看到幾何會想到平面跟立體的圖形
這章實際看下去,就是圖形如何轉換 ,也有幾種插入的介紹
6-1
提到了2種內插法是如何插入
Nearest-neighbor interpolation
似乎是會和最相鄰的點值相同,看起來是很簡單易懂
實際做起來應該也沒很難(?)
而在後面的圖也會看到此種作法的呈現實在不怎麼好 ,簡單的東西阿...
linear interpolation
線性插入,2點連成的線,要插入的從y直接連線上去
這裡後來上禮拜老師有講了如何推導出公式,看會不是會阿,要能自己推出來= =
6-2
看到前半段的數學就感覺很煩
不過到後面的bilinear interpolation也看不太懂阿
不過我懂維基很好用= =
先做x方向(左上跟又上做&右下跟左下做)的插值在做y方向的
不過為什麼算出來的點會在那裏?
雖然覺得課本講解的沒有很清楚(當然更大可能是我看不懂)
但是在124頁他有寫到明確的(x',y')算法公式,雖然僅只是適合size 8*8的
而維基則是給出原始式子算法
來源~維基
而這是用6-1的來算,如果前面真的懂了,這裡應該也要會....
resize(A,K,'method')
這個指令我覺得最方便的是可以輕易更改要使用的方法從'method'
在這有用到一開始講的2種方式,並可以看到差異
雖然在此圖相鄰方式顯得很差勁(方格狀),但要是那圖型本身就是方格為主
就又不一樣了,而課本也有提到就是去選擇最適合的
6-3
感覺最難的一章,因為大多數都看不懂
而且還一堆式子,應該是講他們如何計算所得
而有些單字也搜尋不到
不過處理影像有很多軟體可以用
在網路上搜尋一下可以看到一些指令在其他的表現
bicubic這個在photoimpact就是使照片看起來較好
但不論怎麼,畢竟不是原圖,差異在所難免
6-4
Enlargement by Spatial Filtering 使圖變大?
利用129下的方式去補0
不過除此之外也有提到利用濾波去計算的
看是要留下哪部分的,這時候好像又扯到一部份上一章的東西了
6-5
把圖變小的方法?把部分的像素給去除
從133頁的圖看起來是很好拉..
當圓圖很大時看起來較多空隙,而去除掉之後就是旁邊就是較連續的了
但似乎也不是那麼簡單沒壞處的,用在高頻率的有問題?
但是課本也沒講什麼問題,而且我想不到....
課本的範例是成功的!!!
6-6
旋轉,在此英文幾乎是完全跳過
因為看圖就完成一半工了,但還是加減看,怕有重點xd
134下有提到,當使用imrotate(image,angel,'method')
方法如果沒打它會自動選擇Nearest-neighbor interpolation
而一開始看到angel這單字時,我還以為是天使...囧
6-7應該是看得最快樂的一章了(起碼我是這樣覺得
把影像做修改,而這小節的標題名不只是做這動作
而是歷史上真的有人畫出這樣部分改變的畫來(16~17世紀)
可是如果在現代,想對一張已經數位格式的圖做此類效果
卻不用這麻煩了,只要指令以及微調參數就可以做到了
可以輕鬆的更改,變更
事實上看到幾何會想到平面跟立體的圖形
這章實際看下去,就是圖形如何轉換 ,也有幾種插入的介紹
6-1
提到了2種內插法是如何插入
Nearest-neighbor interpolation
似乎是會和最相鄰的點值相同,看起來是很簡單易懂
實際做起來應該也沒很難(?)
而在後面的圖也會看到此種作法的呈現實在不怎麼好 ,簡單的東西阿...
linear interpolation
線性插入,2點連成的線,要插入的從y直接連線上去
這裡後來上禮拜老師有講了如何推導出公式,看會不是會阿,要能自己推出來= =
6-2
看到前半段的數學就感覺很煩
不過到後面的bilinear interpolation也看不太懂阿
不過我懂維基很好用= =
先做x方向(左上跟又上做&右下跟左下做)的插值在做y方向的
不過為什麼算出來的點會在那裏?
雖然覺得課本講解的沒有很清楚(當然更大可能是我看不懂)
但是在124頁他有寫到明確的(x',y')算法公式,雖然僅只是適合size 8*8的
而維基則是給出原始式子算法
來源~維基
而這是用6-1的來算,如果前面真的懂了,這裡應該也要會....
resize(A,K,'method')
這個指令我覺得最方便的是可以輕易更改要使用的方法從'method'
在這有用到一開始講的2種方式,並可以看到差異
雖然在此圖相鄰方式顯得很差勁(方格狀),但要是那圖型本身就是方格為主
就又不一樣了,而課本也有提到就是去選擇最適合的
6-3
感覺最難的一章,因為大多數都看不懂
而且還一堆式子,應該是講他們如何計算所得
而有些單字也搜尋不到
不過處理影像有很多軟體可以用
在網路上搜尋一下可以看到一些指令在其他的表現
bicubic這個在photoimpact就是使照片看起來較好
但不論怎麼,畢竟不是原圖,差異在所難免
6-4
Enlargement by Spatial Filtering 使圖變大?
利用129下的方式去補0
不過除此之外也有提到利用濾波去計算的
看是要留下哪部分的,這時候好像又扯到一部份上一章的東西了
6-5
把圖變小的方法?把部分的像素給去除
從133頁的圖看起來是很好拉..
當圓圖很大時看起來較多空隙,而去除掉之後就是旁邊就是較連續的了
但似乎也不是那麼簡單沒壞處的,用在高頻率的有問題?
但是課本也沒講什麼問題,而且我想不到....
課本的範例是成功的!!!
6-6
旋轉,在此英文幾乎是完全跳過
因為看圖就完成一半工了,但還是加減看,怕有重點xd
134下有提到,當使用imrotate(image,angel,'method')
方法如果沒打它會自動選擇Nearest-neighbor interpolation
而一開始看到angel這單字時,我還以為是天使...囧
6-7應該是看得最快樂的一章了(起碼我是這樣覺得
把影像做修改,而這小節的標題名不只是做這動作
而是歷史上真的有人畫出這樣部分改變的畫來(16~17世紀)
可是如果在現代,想對一張已經數位格式的圖做此類效果
卻不用這麻煩了,只要指令以及微調參數就可以做到了
可以輕鬆的更改,變更
2008年12月5日 星期五
week
上一章節的影像處理是指單一點去做運算而得到的結果
而第5章則是會用到相鄰的點
5-1
是有看到的回應提到了運算過程
convolution的功用是?
filter的翻譯?總覺得過濾,濾器之類的很詭異
上述2行上週(13)老師後來都講解過了
原來真的是濾掉阿~濾掉不需要的部分
或是該說去做運算跟範圍大小,決定要的是什麼
filter=mask(範圍大小)+function(要使他做什麼的運算)
5-2
在影像處理時角落的要怎麼處理
Ignore the edges
將部分忽略,但是圖會變小
Pad with zeros
視為0
但是不管是哪個都有各自的優缺點,那要如何判斷使用時機呢?
5-3
filter2(filter,image,'valid')
filter2(filter,image,'same')
filter2(filter,image,'full')
valid.只處理有包含的部分,然後圖會比原來小
same.這個似乎是用到5-2的pad with zeros 並且作valid
full.會比原圖大
5-4
Low -Pass Filters&High-Pass Filters
這裡老師只有稍微提過,自己找到的姐是和理解也不太能懂
上課是講過如果要使圖形較尖銳或是平緩,可以做運算
而這就是Low or High-Pass Filters
而看99頁圖的話,看起來像是在找邊,而第9章似乎會提得更仔細(下課老師提的~
只是運用的方式問題a.Laplacian filter b.Laplacian of Gaussian
但實際上怎麼算的,還是不懂,就交給老師了
5-5
filter.fspecial這些指令雖然這幾章節常看到,但並沒有清楚了解他們如何用
看課本也看不懂,唯一能知道的就是103上面的圖
而這上課老師有講過比例要多少,相等.或是中間大都可,但是總和要是1
這樣圖就會有明顯的清楚或是模糊
5-6
似乎是跟如何使影像較銳利或是反之有關
但是數學過程實在是不太懂,雖然是矩陣運算,用的數字也沒很難
但是不懂他想表達的還是看不太懂
而第2小節部分,boost的意思?是有查到,但不知道在這的意思是哪一個
而下面寫他是把原來的減掉low pass的就是所求(high boost)
是相對原來的算是高的?!我是這樣想的
而第5章則是會用到相鄰的點
5-1
是有看到的回應提到了運算過程
convolution的功用是?
filter的翻譯?總覺得過濾,濾器之類的很詭異
上述2行上週(13)老師後來都講解過了
原來真的是濾掉阿~濾掉不需要的部分
或是該說去做運算跟範圍大小,決定要的是什麼
filter=mask(範圍大小)+function(要使他做什麼的運算)
5-2
在影像處理時角落的要怎麼處理
Ignore the edges
將部分忽略,但是圖會變小
Pad with zeros
視為0
但是不管是哪個都有各自的優缺點,那要如何判斷使用時機呢?
5-3
filter2(filter,image,'valid')
filter2(filter,image,'same')
filter2(filter,image,'full')
valid.只處理有包含的部分,然後圖會比原來小
same.這個似乎是用到5-2的pad with zeros 並且作valid
full.會比原圖大
5-4
Low -Pass Filters&High-Pass Filters
這裡老師只有稍微提過,自己找到的姐是和理解也不太能懂
上課是講過如果要使圖形較尖銳或是平緩,可以做運算
而這就是Low or High-Pass Filters
而看99頁圖的話,看起來像是在找邊,而第9章似乎會提得更仔細(下課老師提的~
只是運用的方式問題a.Laplacian filter b.Laplacian of Gaussian
但實際上怎麼算的,還是不懂,就交給老師了
5-5
filter.fspecial這些指令雖然這幾章節常看到,但並沒有清楚了解他們如何用
看課本也看不懂,唯一能知道的就是103上面的圖
而這上課老師有講過比例要多少,相等.或是中間大都可,但是總和要是1
這樣圖就會有明顯的清楚或是模糊
5-6
似乎是跟如何使影像較銳利或是反之有關
但是數學過程實在是不太懂,雖然是矩陣運算,用的數字也沒很難
但是不懂他想表達的還是看不太懂
而第2小節部分,boost的意思?是有查到,但不知道在這的意思是哪一個
而下面寫他是把原來的減掉low pass的就是所求(high boost)
是相對原來的算是高的?!我是這樣想的
2008年11月27日 星期四
期中後
10A >>100
11A 6B >>87
8A 5B 1C >>83
10A 2B 3C >>82
平均下來是88
期中回顧阿.....認真要看懂英文的感覺果然不一樣
像是在學英文,而不是在看影像處理了,因為英文就倒了.有時候沒接下來的了
不過有些單字查中文意思,沒很大相關性,理解就有點困難了
老師有說希望能培養看英文的能力,我倒覺得只是一個開頭.機會(?)而已
如果只是這段時間過了,就停下來,那就只是如此了
學習東西或是做事情如果沒有愛起碼也找個目標才會有去做的動力
以前瘋狂看美劇是我覺得我自己英文最好的時候(有愛很重要)
雖然假象成分居多QQ
不然像是為了什麼而學英文也是可以...
自己有先看過,然後老師講不懂得 這樣上課效果是還不錯
但是有個問題,那就是有些過些時間就都還給老師了拉...
可能是因為我沒有完全理解或是之後沒有自己清楚看過吧@@
這個禮拜是11週了,進度有點慢
一方面是因為英文(可接受的),另一方面是老師很在意的出席率
可以說...願者上鉤嗎,會來的就會來(偶而遲到或想放假不算)
如果老師真的想看多一點人,下重手吧!!!A_A
11A 6B >>87
8A 5B 1C >>83
10A 2B 3C >>82
平均下來是88
期中回顧阿.....認真要看懂英文的感覺果然不一樣
像是在學英文,而不是在看影像處理了,因為英文就倒了.有時候沒接下來的了
不過有些單字查中文意思,沒很大相關性,理解就有點困難了
老師有說希望能培養看英文的能力,我倒覺得只是一個開頭.機會(?)而已
如果只是這段時間過了,就停下來,那就只是如此了
學習東西或是做事情如果沒有愛起碼也找個目標才會有去做的動力
以前瘋狂看美劇是我覺得我自己英文最好的時候(有愛很重要)
雖然假象成分居多QQ
不然像是為了什麼而學英文也是可以...
自己有先看過,然後老師講不懂得 這樣上課效果是還不錯
但是有個問題,那就是有些過些時間就都還給老師了拉...
可能是因為我沒有完全理解或是之後沒有自己清楚看過吧@@
這個禮拜是11週了,進度有點慢
一方面是因為英文(可接受的),另一方面是老師很在意的出席率
可以說...願者上鉤嗎,會來的就會來(偶而遲到或想放假不算)
如果老師真的想看多一點人,下重手吧!!!A_A
2008年11月14日 星期五
week
期中考結束了,影像處理也好快(?)就到了第4章
4.1
Transforms那邊是指把影像轉換成別的影像格式?
還是作一下處理後還原成原圖?
雖然方塊圖最近常見到,英文也都是知道得,但是卻不知道他到底想轉什麼
Neighborhood processing,這個之前老師好像有回過同學了,
但是那時候只是Neighborhood,和現在這個是同一個東西嗎?
當處理一個pixel得gray level的時候也要知道他鄰近的gray level是什麼
然後再去改變,這樣是怕忽然出現一個突兀的點嗎?
4.2
講pixel可以作一些運算
而p.67左上圖就是原本的加減128後
以原本的值當x,新的當y…..呈現的
而如果運算後的值大於255 視為255 ,小於0 視為0
這樣的話顯示出來的就只有0~255了
那超出範圍的有種被忽視捨棄的感覺?
課本說圖的加法不能直接運算,不過實際打上去沒錯誤
課本也講了另外2個不會有錯誤的方法,
double型態作完運算在轉回unit以及使用imadd這函數
而在後面的取補數,有種黑白顛倒的感覺….越大(亮)的數處理過變越小
4.3
如果相同的顏色較多及顏色相近
那呈現在histogram上的圖就會越高及密集(70頁下面有提到類似的)
然後對照figure4.8,就可以明顯看出了
而在72頁的4.3.1後…
有講讓顏色分得更開更明顯,但是之後的部分還是不懂
4.4 頁數少,但是理解度也是…….
還好上禮拜(11.14)上課,老師有講解了
就是如果值要經過複雜得運算才能得到處理過後的
那假如很多點就需要處理很多次,而4-4就可提供了一個方法
先把可能出現的運算過,然後存入表裡
當新得一個值,就用index對應,就可以得到處理過得值了
這裡老師沒講真的看不太懂,雖然佔的篇幅很少
4.1
Transforms那邊是指把影像轉換成別的影像格式?
還是作一下處理後還原成原圖?
雖然方塊圖最近常見到,英文也都是知道得,但是卻不知道他到底想轉什麼
Neighborhood processing,這個之前老師好像有回過同學了,
但是那時候只是Neighborhood,和現在這個是同一個東西嗎?
當處理一個pixel得gray level的時候也要知道他鄰近的gray level是什麼
然後再去改變,這樣是怕忽然出現一個突兀的點嗎?
4.2
講pixel可以作一些運算
而p.67左上圖就是原本的加減128後
以原本的值當x,新的當y…..呈現的
而如果運算後的值大於255 視為255 ,小於0 視為0
這樣的話顯示出來的就只有0~255了
那超出範圍的有種被忽視捨棄的感覺?
課本說圖的加法不能直接運算,不過實際打上去沒錯誤
課本也講了另外2個不會有錯誤的方法,
double型態作完運算在轉回unit以及使用imadd這函數
而在後面的取補數,有種黑白顛倒的感覺….越大(亮)的數處理過變越小
4.3
如果相同的顏色較多及顏色相近
那呈現在histogram上的圖就會越高及密集(70頁下面有提到類似的)
然後對照figure4.8,就可以明顯看出了
而在72頁的4.3.1後…
有講讓顏色分得更開更明顯,但是之後的部分還是不懂
4.4 頁數少,但是理解度也是…….
還好上禮拜(11.14)上課,老師有講解了
就是如果值要經過複雜得運算才能得到處理過後的
那假如很多點就需要處理很多次,而4-4就可提供了一個方法
先把可能出現的運算過,然後存入表裡
當新得一個值,就用index對應,就可以得到處理過得值了
這裡老師沒講真的看不太懂,雖然佔的篇幅很少
2008年10月31日 星期五
week
由於是要問1~3章的問題,就又在看了一次,有些地方之前看不懂的現在在看比較懂了,
但也有本來好像了解的,現在看竟然要一段時間才能回想起了
有些則是根本還給老師了(傻笑),真是糟糕….
至於看原文書..有時候實在看不太懂,單字查出來的意思直接套上去會出現好笑的情況,像之前老師上課提到的漫射光,或是在看2-5後面檔案格式的時候看到thumbnail,實在是不太懂他到底想表達的是什麼 。
有些有附上程式,英文太多總是跑程式先,但有時候跑了之後出現的問題沒辦法解決,
或是根本不了解他想表達什麼,但是英文又有解說,所以還是努力的看吧
但通常程式跑了之後能了解的,有些解釋也看得懂,不知道是因為那個本身較簡單,還是產生了互補,不過有些時候也是用錯誤的觀念去想就是了
不過有時候寄望於matlab 7會讓人失望阿,因為課本講到指令那本沒寫,可能是因為太基礎了吧@@?
這次要問的就是2.3的index color,為什麼讀出來的值是那樣,英文單字都懂,但是合起來就不會啦
雖然同學有解釋過了,只大慨知道要用到索引,
其它部分不是很清楚,請老師解釋吧^^a
3-5馬賽克還是不明顯阿,只有模糊的感覺而已,調螢幕解析度也差不了多少…。
上課老師有導讀過一部分,這樣比較好理解,也希望帶一下每一章的後面幾節(3-6目前霧煞煞)能講過 。
互評有些人被投到的次數較少,這個應該要想辦法解決
像是把大家的票數都以一個值來算(好像挺麻煩),或是能多一點人來投(這個..老師雖然說用扣分來強迫投票了啦),乾脆延長投票時間好了0.0
還有隨機15個...好像有評到重複的?
但也有本來好像了解的,現在看竟然要一段時間才能回想起了
有些則是根本還給老師了(傻笑),真是糟糕….
至於看原文書..有時候實在看不太懂,單字查出來的意思直接套上去會出現好笑的情況,像之前老師上課提到的漫射光,或是在看2-5後面檔案格式的時候看到thumbnail,實在是不太懂他到底想表達的是什麼 。
有些有附上程式,英文太多總是跑程式先,但有時候跑了之後出現的問題沒辦法解決,
或是根本不了解他想表達什麼,但是英文又有解說,所以還是努力的看吧
但通常程式跑了之後能了解的,有些解釋也看得懂,不知道是因為那個本身較簡單,還是產生了互補,不過有些時候也是用錯誤的觀念去想就是了
不過有時候寄望於matlab 7會讓人失望阿,因為課本講到指令那本沒寫,可能是因為太基礎了吧@@?
這次要問的就是2.3的index color,為什麼讀出來的值是那樣,英文單字都懂,但是合起來就不會啦
雖然同學有解釋過了,只大慨知道要用到索引,
其它部分不是很清楚,請老師解釋吧^^a
3-5馬賽克還是不明顯阿,只有模糊的感覺而已,調螢幕解析度也差不了多少…。
上課老師有導讀過一部分,這樣比較好理解,也希望帶一下每一章的後面幾節(3-6目前霧煞煞)能講過 。
互評有些人被投到的次數較少,這個應該要想辦法解決
像是把大家的票數都以一個值來算(好像挺麻煩),或是能多一點人來投(這個..老師雖然說用扣分來強迫投票了啦),乾脆延長投票時間好了0.0
還有隨機15個...好像有評到重複的?
2008年10月24日 星期五
week
一開始先講有哪些因素可能會影響畫面呈現,
漫射光.螢幕種類(lcd與crt)以及設定.顯示卡.解析度等的影響,
而利用這些東西去調整自己所能看到的影像

左上:c1 右上:c4 左下c7 右下ca
3.5
Imresize 用程式下去跑感覺就是畫面變模糊
而書上似乎是講說取一定範圍中的一個值,然後讓那個範圍全變成這樣
假設那裡有x1.x2.x3.x4個值 卻4個都只呈現x4
一個256*256=65536的用成64*64=4096 就是16變成1了…..
假如範圍不大的話,顯示出來的畫面還算清晰
而如果一大…就因為是同一個區塊是一樣
看起來就會像是馬賽克了@@,不過我還是只有看到模糊板
好想看到像是課本那樣的啊!!!
最後一小節果然是最難的,看不懂在做什麼,第2章的時候也這樣,希望下次能有進步
而單字部分好像也越來越多需要查的了,但有些好像不太符合意思,所以看起來有點怪異, 比起第2章,感覺等級(難度)跳了不少
漫射光.螢幕種類(lcd與crt)以及設定.顯示卡.解析度等的影響,
而利用這些東西去調整自己所能看到的影像
影像呈現我覺得只要”自己”覺得能看清楚並且達到想要的效果就可以
課本也說了相同的圖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感受
而在用第一個指令的時候image時,讀入幾個不同圖片
會看到挺大的差異,有些顯示得還算清楚,有些根本是面目全非(慘)
會看到挺大的差異,有些顯示得還算清楚,有些根本是面目全非(慘)
而為了要讓圖較完整.清楚地顯示.可以加入這些指令
image(c) 顯示影像
truesize, 告訴圖片正確比例並改變顯示
axis off 去掉軸線,就是x,y不顯示
image(c),truesize,axis off,colormap(gray(247))
大小比例變了,顏色顯示也較清楚了
大小比例變了,顏色顯示也較清楚了
3-3
cd=double(c);
從一般的轉換成double型態,不過會白掉,完全看不清楚
會把他轉換成0~1 當0時是黑 大於1會顯是白
imshow(cd/xx) 而用這個就可以改變了
xx越大越暗(因為換算回來較偏向0),越小越亮,而255左右就跟原來一樣了,因為他是以這為基準去用的
而要把他轉回去unit8則是有2種方法
c2=uint8(255*cd); or cc3=im2uint8(cd);
而從46頁下之後就都看不太懂了QQ
3-4
取出餘數,然後看是0和1,而在較低時,取出來的並不明顯
而取到128後,會看到跟原本差不多的圖形
而此時再把之前的圖形合起來
ca=2*(2*(2*(2*(2*(2*(2*c7+c6)+c5)+c4)+c3)+c2)+c1)+c0;
就是原來的圖了
不過用課本的圖(('cameraman.tif');)跑較明顯
我用自己的去試,c1~c7的差別還好而已
cd=double(c);
從一般的轉換成double型態,不過會白掉,完全看不清楚
會把他轉換成0~1 當0時是黑 大於1會顯是白
imshow(cd/xx) 而用這個就可以改變了
xx越大越暗(因為換算回來較偏向0),越小越亮,而255左右就跟原來一樣了,因為他是以這為基準去用的
而要把他轉回去unit8則是有2種方法
c2=uint8(255*cd); or cc3=im2uint8(cd);
而從46頁下之後就都看不太懂了QQ
3-4
取出餘數,然後看是0和1,而在較低時,取出來的並不明顯
而取到128後,會看到跟原本差不多的圖形
而此時再把之前的圖形合起來
ca=2*(2*(2*(2*(2*(2*(2*c7+c6)+c5)+c4)+c3)+c2)+c1)+c0;
就是原來的圖了
不過用課本的圖(('cameraman.tif');)跑較明顯
我用自己的去試,c1~c7的差別還好而已
左上:c1 右上:c4 左下c7 右下ca
3.5
Imresize 用程式下去跑感覺就是畫面變模糊
而書上似乎是講說取一定範圍中的一個值,然後讓那個範圍全變成這樣
假設那裡有x1.x2.x3.x4個值 卻4個都只呈現x4
一個256*256=65536的用成64*64=4096 就是16變成1了…..
假如範圍不大的話,顯示出來的畫面還算清晰
而如果一大…就因為是同一個區塊是一樣
看起來就會像是馬賽克了@@,不過我還是只有看到模糊板
好想看到像是課本那樣的啊!!!
最後一小節果然是最難的,看不懂在做什麼,第2章的時候也這樣,希望下次能有進步
而單字部分好像也越來越多需要查的了,但有些好像不太符合意思,所以看起來有點怪異, 比起第2章,感覺等級(難度)跳了不少
2008年10月17日 星期五
week6
看第2章的標題,應該就會知道是matlab和影像的關係了
2-1
快速翻過2-1後會發覺指令都是之前看過的,除了pixval on
而英文部分就是清楚解釋指令了,就開始慢慢的看英文了….
而在一開始的指令w=imread('wombats.tif');後
1.有提到要注意分號的效果.如果沒有的話會列出運算結果
http://www.ecaa.ntu.edu.tw/weifang/matlab/matlabintro3.htm
這網頁的第2段有提到分號作用
2會被視為變數而不是檔案名稱?.這裡看不太懂阿@@
Figure(新的視窗),imshow(w)(讀入w並顯示,而目前變數w已是wombats.tif了),pixval on~問題出現了
英文看不太懂,就試試看程式吧
不過程式跑的時候下面也有出現警告,但還是跑得出東西來

此圖是灰階影像,0~255
(79.60)游標所在的位置的座標
184所在位置的色彩值, dist=90.089是距離
此數值是用上圖的~
距離課本上沒提到,我是因為想找網路上pixval on的解釋看,才知道可以這樣= =
左鍵壓著(一開始的),然後移動到新位置>>距離
2-2
一開始的動作一樣,讀入圖檔,然後顯示
可是接下來的指令….
Size(a) 開workspace看也可以拉~~

a(50,60,1) ~在行50列60.color value(red)得值
如果要看其他2個顏色的話 更改最後一個數字就可了1(r).2(g).3(b)
或是直接這樣…
a(50,60,1:3) 顯示此的rgb

而impixel(a,60,50)則是讀入矩陣a,列.行 顯示rgb
這個跟上面的差不多,不過他是會全部顯示,以及行列位置順序不同
而如果讀入的是2維陣列,顯示的3個值會相同
這裡應該算是最可以接受英文,因為解釋就是程式部分= =
還有相同的東西可以用不同的指令或是地方看到!
2-3
一開始有提到第一章的color map,後來主要是談影像的資訊
會列出許多的資訊…但是也有很多都看不懂就是
而看課本解釋的話,對使用者來說一些並不常用,所以只是詳細而已= =+
讀不同格式出來的資訊也不太一樣,bmp就比tif少了些
這是找一個圖片來試的~
imfinfo('orz.tif')
ans =
Filename: 'orz.tif'
FileModDate: '15-Oct-2008 02:47:33'
FileSize: 44194
Format: 'tif'
FormatVersion: []
Width: 250
Height: 142
BitDepth: 24
ColorType: 'truecolor'
FormatSignature: [73 73 42 0]
ByteOrder: 'little-endian'
NewSubFileType: 0
BitsPerSample: [8 8 8]
Compression: 'LZW'
PhotometricInterpretation: 'RGB'
StripOffsets: [9x1 double]
SamplesPerPixel: 3
RowsPerStrip: 16
StripByteCounts: [9x1 double]
XResolution: 96
YResolution: 96
ResolutionUnit: 'Inch'
Colormap: []
PlanarConfiguration: 'Chunky'
TileWidth: []
TileLength: []
TileOffsets: []
TileByteCounts: []
Orientation: 1
FillOrder: 1
GrayResponseUnit: 0.0100
MaxSampleValue: [255 255 255]
MinSampleValue: 0
Thresholding: 1
2-4是講檔案的格式以及如何轉換
也列出一些型態及轉換的格式
P28下.P29上~但是看不太懂他的格式如何才能使用來轉換
2-5..超多小節+英文
提到了一些檔案格式,書上有寫到JPEGTIFF.GIF.BMP.PNG.HDF.PCX.XWD.ICO.CUR,不過大多數都沒聽過= =
而之後就開始說明這些格式(2.5.32.5.7)
到了2.5.8又是簡潔明瞭(?)的程式了,轉換格式
a=imread('autumn.tif'); 先讀入想轉換的
imwrite(a,'autumn.png','png') 寫入和轉換後得格式
之後再去看matlab底下,就會看到這個新轉好的圖片了
感覺英文一次看太多還是不行
如果有圖片+程式接受度就高一點了,好好加油囉>.<
2-1
快速翻過2-1後會發覺指令都是之前看過的,除了pixval on
而英文部分就是清楚解釋指令了,就開始慢慢的看英文了….
而在一開始的指令w=imread('wombats.tif');後
1.有提到要注意分號的效果.如果沒有的話會列出運算結果
http://www.ecaa.ntu.edu.tw/weifang/matlab/matlabintro3.htm
這網頁的第2段有提到分號作用
2會被視為變數而不是檔案名稱?.這裡看不太懂阿@@
Figure(新的視窗),imshow(w)(讀入w並顯示,而目前變數w已是wombats.tif了),pixval on~問題出現了
英文看不太懂,就試試看程式吧
不過程式跑的時候下面也有出現警告,但還是跑得出東西來
此圖是灰階影像,0~255
(79.60)游標所在的位置的座標
184所在位置的色彩值, dist=90.089是距離
此數值是用上圖的~
距離課本上沒提到,我是因為想找網路上pixval on的解釋看,才知道可以這樣= =
左鍵壓著(一開始的),然後移動到新位置>>距離
2-2
一開始的動作一樣,讀入圖檔,然後顯示
可是接下來的指令….
Size(a) 開workspace看也可以拉~~
a(50,60,1) ~在行50列60.color value(red)得值
如果要看其他2個顏色的話 更改最後一個數字就可了1(r).2(g).3(b)
或是直接這樣…
a(50,60,1:3) 顯示此的rgb
而impixel(a,60,50)則是讀入矩陣a,列.行 顯示rgb
這個跟上面的差不多,不過他是會全部顯示,以及行列位置順序不同
而如果讀入的是2維陣列,顯示的3個值會相同
這裡應該算是最可以接受英文,因為解釋就是程式部分= =
還有相同的東西可以用不同的指令或是地方看到!
2-3
一開始有提到第一章的color map,後來主要是談影像的資訊
會列出許多的資訊…但是也有很多都看不懂就是
而看課本解釋的話,對使用者來說一些並不常用,所以只是詳細而已= =+
讀不同格式出來的資訊也不太一樣,bmp就比tif少了些
這是找一個圖片來試的~
imfinfo('orz.tif')
ans =
Filename: 'orz.tif'
FileModDate: '15-Oct-2008 02:47:33'
FileSize: 44194
Format: 'tif'
FormatVersion: []
Width: 250
Height: 142
BitDepth: 24
ColorType: 'truecolor'
FormatSignature: [73 73 42 0]
ByteOrder: 'little-endian'
NewSubFileType: 0
BitsPerSample: [8 8 8]
Compression: 'LZW'
PhotometricInterpretation: 'RGB'
StripOffsets: [9x1 double]
SamplesPerPixel: 3
RowsPerStrip: 16
StripByteCounts: [9x1 double]
XResolution: 96
YResolution: 96
ResolutionUnit: 'Inch'
Colormap: []
PlanarConfiguration: 'Chunky'
TileWidth: []
TileLength: []
TileOffsets: []
TileByteCounts: []
Orientation: 1
FillOrder: 1
GrayResponseUnit: 0.0100
MaxSampleValue: [255 255 255]
MinSampleValue: 0
Thresholding: 1
2-4是講檔案的格式以及如何轉換
也列出一些型態及轉換的格式
P28下.P29上~但是看不太懂他的格式如何才能使用來轉換
2-5..超多小節+英文
提到了一些檔案格式,書上有寫到JPEGTIFF.GIF.BMP.PNG.HDF.PCX.XWD.ICO.CUR,不過大多數都沒聽過= =
而之後就開始說明這些格式(2.5.32.5.7)
到了2.5.8又是簡潔明瞭(?)的程式了,轉換格式
a=imread('autumn.tif'); 先讀入想轉換的
imwrite(a,'autumn.png','png') 寫入和轉換後得格式
之後再去看matlab底下,就會看到這個新轉好的圖片了
感覺英文一次看太多還是不行
如果有圖片+程式接受度就高一點了,好好加油囉>.<
2008年10月3日 星期五
week3
課本部份
原文課本~事實上挺驚的,不過這學期好像不少科都這樣….3年級了= =+
而影像處理是什麼呢
這在課本的第一頁下面就講了主旨,還真是破題阿
1. Improve its pictorial information for human interpretation, or
2. Render it more suitable for autonomous machine perception.
在老師的導讀中,把第一章的圖都帶看過了,圖的下面有寫英文字
但是這次嘗試這種的單字下面就不寫中文意思了,看2張圖的差異去猜測意思,
以及讓自己熟悉那個單字.不過還是要加減看下面文章,這個英文就……加油吧!!
有些大慨關鍵字翻譯一下整句就可以了
有些就…….不過習慣看久或許會好一點?(希望
運用影像處理可以做哪些事情呢
清晰.ex:figure1.3
例如課本上有個是車牌的,然後處理過可以大約看清楚車牌~老師上課講的例子
而最近在看美國影集越獄時,也有看到利用攝影機去看的
雖然看不到那個人,可是把他照到鏡子的部分,放大.然後處理後稍為清晰就可以顯示了
不過不只是清晰顯示,有些時候你覺得如果不需要也可以把他模糊化或是邊緣清楚化
ex:figure1.5,畢竟不重要的不用那明顯或是特殊需求
像玩3d遊戲時也並不是全3d,有些場景也是貼圖帶過去而已
雖然只是第一章,不過感覺就講了不少的東西了,
但是許多看起來都是一知半解@@,例如figure.19
Matlab部份
由於這網站也英文的= =,當然就有應對方法拉
看一下英文的解釋,試跑指令,看出來什麼東西,或是找Matlab課本
3個交互下就大慨可以理解了
Example1
第一個有5個Step
但是第一步就讓我覺得不同了,因為之前都是用clear來清除變數
而close all也能,不過他附加了連視窗也一起關掉
而之後的幾步就是讀檔,
:
然後顯示影像的直方圖

ps:這個圖是已經作過histeq()+直方圖的了
然後接下是作影像等化histeq()~使攤開?~哈哈,是為了使影像較均勻
不過在這裡我倒是出了點小問題,使用網站上的圖檔我竟然看不太到

可是問別同學做的卻沒問題,我猜應該是我家螢幕亮度調太低了
於是就換了自己的小圖去做~
最後2步
是另外把重新創一個圖放在資料夾裡(imwrite (I2, 'pout2.png');),
以及看相關資訊imfinfo('pout2.png')
Example2
第2個~就用第一個最後pout2.png的圖來試
在step2遇到了問題
background = imopen(I,strel('disk',1));
figure, imshow(background)
不太清楚是做什麼,,翻譯得零零落落
不過從顯示的來看,當disk後面數字佔越大,就會…

15與1的差別~上下圖.不過4.3是一個超大分界點

而
set(gca,'ydir','reverse');
則是不同的面來看?用這張圖下去跑不明顯,於是用了網頁上的


而接來的也都是處理圖的,不過挺明顯的
有趣的一個~你可以控制左中圖的準星,然後移動就可以看那位置的值(?

pseudo_color = label2rgb(labeled, @spring, 'c', 'shuffle');
figure, imshow(pseudo_color);
查課本沒看到,看解釋不懂,看圖…自動上色嗎?
hist([graindata.Area],20)
數字的部份是控制x軸有多少的
翻課本的話好像是6-15,不過沒很確定是否同一個

感覺好像先從課本20章開始講,都是影像處理
第2個example有些真的是不太懂>.<
原文課本~事實上挺驚的,不過這學期好像不少科都這樣….3年級了= =+
而影像處理是什麼呢
這在課本的第一頁下面就講了主旨,還真是破題阿
1. Improve its pictorial information for human interpretation, or
2. Render it more suitable for autonomous machine perception.
在老師的導讀中,把第一章的圖都帶看過了,圖的下面有寫英文字
但是這次嘗試這種的單字下面就不寫中文意思了,看2張圖的差異去猜測意思,
以及讓自己熟悉那個單字.不過還是要加減看下面文章,這個英文就……加油吧!!
有些大慨關鍵字翻譯一下整句就可以了
有些就…….不過習慣看久或許會好一點?(希望
運用影像處理可以做哪些事情呢
清晰.ex:figure1.3
例如課本上有個是車牌的,然後處理過可以大約看清楚車牌~老師上課講的例子
而最近在看美國影集越獄時,也有看到利用攝影機去看的
雖然看不到那個人,可是把他照到鏡子的部分,放大.然後處理後稍為清晰就可以顯示了
不過不只是清晰顯示,有些時候你覺得如果不需要也可以把他模糊化或是邊緣清楚化
ex:figure1.5,畢竟不重要的不用那明顯或是特殊需求
像玩3d遊戲時也並不是全3d,有些場景也是貼圖帶過去而已
雖然只是第一章,不過感覺就講了不少的東西了,
但是許多看起來都是一知半解@@,例如figure.19
Matlab部份
由於這網站也英文的= =,當然就有應對方法拉
看一下英文的解釋,試跑指令,看出來什麼東西,或是找Matlab課本
3個交互下就大慨可以理解了
Example1
第一個有5個Step
但是第一步就讓我覺得不同了,因為之前都是用clear來清除變數
而close all也能,不過他附加了連視窗也一起關掉
而之後的幾步就是讀檔,

然後顯示影像的直方圖

ps:這個圖是已經作過histeq()+直方圖的了
然後接下是作影像等化histeq()~使攤開?~哈哈,是為了使影像較均勻
不過在這裡我倒是出了點小問題,使用網站上的圖檔我竟然看不太到

可是問別同學做的卻沒問題,我猜應該是我家螢幕亮度調太低了
於是就換了自己的小圖去做~
最後2步
是另外把重新創一個圖放在資料夾裡(imwrite (I2, 'pout2.png');),
以及看相關資訊imfinfo('pout2.png')
Example2
第2個~就用第一個最後pout2.png的圖來試
在step2遇到了問題
background = imopen(I,strel('disk',1));
figure, imshow(background)
不太清楚是做什麼,,翻譯得零零落落
不過從顯示的來看,當disk後面數字佔越大,就會…

15與1的差別~上下圖.不過4.3是一個超大分界點

而
set(gca,'ydir','reverse');
則是不同的面來看?用這張圖下去跑不明顯,於是用了網頁上的


而接來的也都是處理圖的,不過挺明顯的
有趣的一個~你可以控制左中圖的準星,然後移動就可以看那位置的值(?
pseudo_color = label2rgb(labeled, @spring, 'c', 'shuffle');
figure, imshow(pseudo_color);
查課本沒看到,看解釋不懂,看圖…自動上色嗎?
hist([graindata.Area],20)
數字的部份是控制x軸有多少的
翻課本的話好像是6-15,不過沒很確定是否同一個

感覺好像先從課本20章開始講,都是影像處理
第2個example有些真的是不太懂>.<
2008年9月18日 星期四
MATLAB 初體驗
上學期期末有說要用到上課要用到,就看了一下
不過聽第一堂課老師說的樣子.應該算是輔助用
只是一個好用的工具而已…
書還寫的還算淺顯易懂
有表格式列出程式的功能,以及示範在之後
在使用也感覺挺直接的
就把需要的指令打上去,不需要宣告而且matlab是直譯
有個歷史指令視窗(左下的)可以直接點選來用,這個挺方便的
可以直接連點2下就會執行之前的,也可以複製稍微修改
但是當打錯或是出問題的時候,看到一堆就會頭痛了
老師上課的時候,也有問了一題如何知道顏色深淺多寡的
如果用c去的話.就麻煩了許多,而用matlab輕鬆就可以出來了
matlab有用到許多的陣列,Matlab索引值是從1開始.c是0
如果做了一個三維繪圖,也有許多小指令可以去編修它
或是直接用視窗去修改他,例如更改顏色.顯示一些東西等等
如果忘記指令的話可以直接這樣條就好,
當然..也得知道如何從這裡調就是
有些部分整個感覺很微積分,而實際上也是如此(?)
印象最深的應該就是矩陣部分的運用
指令的部份很多,一些細部的也有
有些的差異就是一個指令,多附加一些功能
他就會在原有的後面再加上點英文縮寫 ,
老師有講到help指令,不過直接翻到書後面找到你要的指令的頁碼
然後看課本的解釋我覺得還方便些,因為英文看不太懂阿!!!
不過聽第一堂課老師說的樣子.應該算是輔助用
只是一個好用的工具而已…
書還寫的還算淺顯易懂
有表格式列出程式的功能,以及示範在之後
在使用也感覺挺直接的
就把需要的指令打上去,不需要宣告而且matlab是直譯
有個歷史指令視窗(左下的)可以直接點選來用,這個挺方便的
可以直接連點2下就會執行之前的,也可以複製稍微修改
但是當打錯或是出問題的時候,看到一堆就會頭痛了
老師上課的時候,也有問了一題如何知道顏色深淺多寡的
如果用c去的話.就麻煩了許多,而用matlab輕鬆就可以出來了
matlab有用到許多的陣列,Matlab索引值是從1開始.c是0
如果做了一個三維繪圖,也有許多小指令可以去編修它
或是直接用視窗去修改他,例如更改顏色.顯示一些東西等等
如果忘記指令的話可以直接這樣條就好,
當然..也得知道如何從這裡調就是
有些部分整個感覺很微積分,而實際上也是如此(?)
印象最深的應該就是矩陣部分的運用
指令的部份很多,一些細部的也有
有些的差異就是一個指令,多附加一些功能
他就會在原有的後面再加上點英文縮寫 ,
老師有講到help指令,不過直接翻到書後面找到你要的指令的頁碼
然後看課本的解釋我覺得還方便些,因為英文看不太懂阿!!!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