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初平均:62.755
期末平均:41.726
期中+期末的40%=41.792
恩...自己給自己的分數...
滿分10分的話,我給自己6.5吧...
不過算了一下,我至少要給我自己9分以上才有可能過耶(冷笑....
所以為了我要過的私心我要給自己10分
可能是我真的讀的不夠融會貫通吧,
也有可能我的表達不太好,
所以大家在評我的作業的時候都是b和c居多。
真希望評分系統多個評論,讓給a和給c的人評論一下為何這樣給。
這樣我才比較服氣些。
在出席率方面,捫心自問的話,我是翹的有點誇張了...
甚麼天氣太冷扒不起來,睡過頭,都是自己給自己的濫藉口。
講實在一點,我如果沒有人在前面催,後面趕的話,
我實在很難會進步。
而且這學期太少摸程式了,我都有點懷疑我到底是不是讀資工的@@
不過說真的,我有讀才會去po作業,沒讀的東西打出來都會絕得羞恥。
所以我的作業成績在怎麼濫,我還是希望把我的成績打在及格之上。
2008年12月18日 星期四
CH6
這張的標題是Image geometry(直接翻譯的話是圖像幾何學)
大約翻了一下裡面的內容,大致上是說到轉向與縮放這類的affine transformation(仿射轉換)
note1:所謂的仿射轉換在幾何上的意義是兩個向量空間之間,由一個線性變換接上一個評儀所組成的。
(資料來源:wiki百科)
而第一小節首先提到interpolation(資料的串改),而那些圖表以及方程式說明了nearest-neighbor inertpolation和linear interpolation,這些在132頁的figure 6.17中可知道,這些圖表和方程式說明了將圖片竄改後的結果,可以清楚的看到,在nearest-neighbor中還可以看到方方正正的格子,而之後的bilinear變的有朦朧美了,大家或許有疑問,我明明講的是linear,怎麼變成了bilinear呢?原因是因為在一些要求較高的場合,linear interpolation經常無法滿足要求,所以才擴展到擁有兩個變數函數的bilinear interpolation來作為一種粗略的濾波器使用。
(資料來源:linear interpolation,bilinear interpolation)
而再第六小節提到的rotation,是以目前的座標依照角度來旋轉。
再第七小節相信大家都看的很不可思議吧,讓我先談談他的這幅畫的故事吧。
這幅畫是由小漢斯。霍爾班(Hans Holbein the Younger),所畫的,屬於文藝復興時期的產物,畫中的兩位人物身分都非常顯赫,一位是法國大使,一位是主教,是一位著名的學者和音樂愛好者。
兩人之間有一張桌子,上面擺滿了顯示她們豐富學士和文化興趣的東西,包括有關音樂、天文學、製圖學的東西。她們的服飾相當豪華,都是絲綢、天鵝絨等高級品,在小漢斯。霍爾班的筆下都被描繪的極其精細,再加上她們傲然挺立的姿勢,似乎是在宣揚她們是文藝復興時期中的大人物;既是擴展人類知識新領域的學者,又是屬於權勢赫赫的貴族階層。
而在前面的怪東西,是他的一種變形畫法,必須從某一個特定的角度去看才能看出它是甚麼,在這張畫裡,你必須要轉個-10度左右,然後把他左右壓扁一點點就可以看的出來,他是依據骷髏頭,在這裡指的是死亡的信號,強調一切人類的功業成就都只不過是虛幻無常、瞬息即逝的東西。
而地板鑲嵌圖形的設計,也是小漢斯。霍爾班在西敏寺內殿的地板中學來的。
(資料來源:小漢斯。霍爾班)
我只能說這個畫家真厲害,他畫的圖,要是不用現代的科技去讓某一個部份展現出來,不然我到現在還不懂得要怎麼看才能看出這一具骷髏頭!
大約翻了一下裡面的內容,大致上是說到轉向與縮放這類的affine transformation(仿射轉換)
note1:所謂的仿射轉換在幾何上的意義是兩個向量空間之間,由一個線性變換接上一個評儀所組成的。
(資料來源:wiki百科)
而第一小節首先提到interpolation(資料的串改),而那些圖表以及方程式說明了nearest-neighbor inertpolation和linear interpolation,這些在132頁的figure 6.17中可知道,這些圖表和方程式說明了將圖片竄改後的結果,可以清楚的看到,在nearest-neighbor中還可以看到方方正正的格子,而之後的bilinear變的有朦朧美了,大家或許有疑問,我明明講的是linear,怎麼變成了bilinear呢?原因是因為在一些要求較高的場合,linear interpolation經常無法滿足要求,所以才擴展到擁有兩個變數函數的bilinear interpolation來作為一種粗略的濾波器使用。
(資料來源:linear interpolation,bilinear interpolation)
而再第六小節提到的rotation,是以目前的座標依照角度來旋轉。
再第七小節相信大家都看的很不可思議吧,讓我先談談他的這幅畫的故事吧。
這幅畫是由小漢斯。霍爾班(Hans Holbein the Younger),所畫的,屬於文藝復興時期的產物,畫中的兩位人物身分都非常顯赫,一位是法國大使,一位是主教,是一位著名的學者和音樂愛好者。
兩人之間有一張桌子,上面擺滿了顯示她們豐富學士和文化興趣的東西,包括有關音樂、天文學、製圖學的東西。她們的服飾相當豪華,都是絲綢、天鵝絨等高級品,在小漢斯。霍爾班的筆下都被描繪的極其精細,再加上她們傲然挺立的姿勢,似乎是在宣揚她們是文藝復興時期中的大人物;既是擴展人類知識新領域的學者,又是屬於權勢赫赫的貴族階層。
而在前面的怪東西,是他的一種變形畫法,必須從某一個特定的角度去看才能看出它是甚麼,在這張畫裡,你必須要轉個-10度左右,然後把他左右壓扁一點點就可以看的出來,他是依據骷髏頭,在這裡指的是死亡的信號,強調一切人類的功業成就都只不過是虛幻無常、瞬息即逝的東西。
而地板鑲嵌圖形的設計,也是小漢斯。霍爾班在西敏寺內殿的地板中學來的。
(資料來源:小漢斯。霍爾班)
我只能說這個畫家真厲害,他畫的圖,要是不用現代的科技去讓某一個部份展現出來,不然我到現在還不懂得要怎麼看才能看出這一具骷髏頭!
2008年11月28日 星期五
期中回顧
總覺得這次寫了好多次回顧的事情@@
大體上來說...比起二上買的那本多媒體導論,這次的原文書雖然說大部分都看不懂。
但是知道自己真的有下工夫去看,那種成就感真的是用語言用文字也表達不出來的。
雖然說找出來不懂的問題可能只須要翻譯一下就可以了解,但是在透過詢問的方式來得到解答也是讓自己更印象深刻。
其實阿,有些話覺得老師說的蠻有道理的。
書買了就要去翻,不是因為它是本教科書,在上這門課的時候翻她就好。
而是無聊有事沒事就可以拿來當小說啃。
像之前買的課本我室友就覺得蠻有趣的,每次上廁所就把它拿去當雜誌看。
大家選了這門課,一定是對這門課有興趣才選的。
沒有人把刀架在你脖子上逼你選這門課吧~
那既然選了這門課,就應該要真正的花心思在這門課上,而不是敷衍交差拿分數罷了。
我承認有幾次因為天氣太冷所以賴床沒來上課@@
所以我的分數大概也不會打很高了@@
大體上來說...比起二上買的那本多媒體導論,這次的原文書雖然說大部分都看不懂。
但是知道自己真的有下工夫去看,那種成就感真的是用語言用文字也表達不出來的。
雖然說找出來不懂的問題可能只須要翻譯一下就可以了解,但是在透過詢問的方式來得到解答也是讓自己更印象深刻。
其實阿,有些話覺得老師說的蠻有道理的。
書買了就要去翻,不是因為它是本教科書,在上這門課的時候翻她就好。
而是無聊有事沒事就可以拿來當小說啃。
像之前買的課本我室友就覺得蠻有趣的,每次上廁所就把它拿去當雜誌看。
大家選了這門課,一定是對這門課有興趣才選的。
沒有人把刀架在你脖子上逼你選這門課吧~
那既然選了這門課,就應該要真正的花心思在這門課上,而不是敷衍交差拿分數罷了。
我承認有幾次因為天氣太冷所以賴床沒來上課@@
所以我的分數大概也不會打很高了@@
2008年11月14日 星期五
ch4
這兩週因為期中考,很努力的抱了自己不熟悉的科目佛腳,導致接下來的感想有些散亂,還請評分的同學手下留情@@因為我不想只寫寫程式在貼圖或著翻譯文章來證明自己真的有看,我想這些很多同學都會做了,我只會針對我不懂的地方發問~(但是不代表我沒問的就是沒問題,可能是我沒有仔細看到@@)
第4章大致上分成了4個小節,前兩節大致上是在說明image-processing operations三種方法的特徵,而本章則是取point processing,因為powerful and widely。然後提到直接用加減乘除的運算來讓image做出亮度的對比,甚至是反白的效果,這在前幾章也玩過了。
而第三張正因為太長,太多的程式碼,太多的圖表文字,讓剛抱完佛腳的我無法精讀,所以只能請老師在上課時幫忙導讀這一個部份。
而最後一個部份,我除了看懂他把原本的0~255簡化成0~127,還有利用線性來繪製圖表以為,我還真的不知道它是要用來做甚麼的@@
第4章大致上分成了4個小節,前兩節大致上是在說明image-processing operations三種方法的特徵,而本章則是取point processing,因為powerful and widely。然後提到直接用加減乘除的運算來讓image做出亮度的對比,甚至是反白的效果,這在前幾章也玩過了。
而第三張正因為太長,太多的程式碼,太多的圖表文字,讓剛抱完佛腳的我無法精讀,所以只能請老師在上課時幫忙導讀這一個部份。
而最後一個部份,我除了看懂他把原本的0~255簡化成0~127,還有利用線性來繪製圖表以為,我還真的不知道它是要用來做甚麼的@@
2008年10月31日 星期五
ch1~ch3心得
這次在修老師的課,有買了課本。
雖然說是原文的,不過都有去看。
書上都有範例指令,就算原文書看不懂,透過指令也可以略知這個部份在討論甚麼。
真正有問題的,連範例指令打下去也不懂的地方,這時班上有很多認真的同學就很好了。
因為說實在的,要把很多部分都看到透不是很容易。
偏偏很多同學都可以再深入的去探究這個問題。
咦~這時候我們發現了他的問題,剛好自己也不懂,這就很棒了。
簡直就是一人吃40多個人補嘛!
所以說我還挺喜歡這種上課方式的,比起老師上課自己敎自己的,再加上我們自己看,
也總會有遺漏的部份,同學在blog上貼出她們的想法,看法,問題,
會把自己以為懂的地方弄得更懂,同時也能發表自己的想法讓大家來討論,思考。
而且,以前買的那本多媒體導論,現在有事沒事都可以無聊拿來翻一下,
不僅可以複習,還能找出當初不懂地方的答案。
如今我們買的原文書,在以後或許也會有這樣的貢獻,不論你在當初讀的多熟多透,也一定會有新的發現,但是不讀,就甚麼也沒有了。
閱讀的好處真的會慢慢的浮現,不論是敎科書還是課外讀物。
雖然說是原文的,不過都有去看。
書上都有範例指令,就算原文書看不懂,透過指令也可以略知這個部份在討論甚麼。
真正有問題的,連範例指令打下去也不懂的地方,這時班上有很多認真的同學就很好了。
因為說實在的,要把很多部分都看到透不是很容易。
偏偏很多同學都可以再深入的去探究這個問題。
咦~這時候我們發現了他的問題,剛好自己也不懂,這就很棒了。
簡直就是一人吃40多個人補嘛!
所以說我還挺喜歡這種上課方式的,比起老師上課自己敎自己的,再加上我們自己看,
也總會有遺漏的部份,同學在blog上貼出她們的想法,看法,問題,
會把自己以為懂的地方弄得更懂,同時也能發表自己的想法讓大家來討論,思考。
而且,以前買的那本多媒體導論,現在有事沒事都可以無聊拿來翻一下,
不僅可以複習,還能找出當初不懂地方的答案。
如今我們買的原文書,在以後或許也會有這樣的貢獻,不論你在當初讀的多熟多透,也一定會有新的發現,但是不讀,就甚麼也沒有了。
閱讀的好處真的會慢慢的浮現,不論是敎科書還是課外讀物。
2008年10月24日 星期五
2008w7
老師上週一樣有幫我們導讀過一便~
其實老師在導讀之前就有稍微玩了一下指令。
前幾頁的指令還算蠻容易懂的,比如說:
c=imread()
和image(c)
是很簡單的把一個檔案叫出來存在一個變數中,然後在去下達指令時只要call他就好了。
玩到後面一點,在
cd=double(c)
imshow(cd/255)
這邊我給他的認知是,將灰階影像給他有亮度的變化。
然後我直接切入我有問題的地方,就是在p55~p61的部份。
在p56頁的矩陣中,我只發現到一個特點。
以D=[ 0 128]
[192 64] 為基礎,你可以發現他從左上至右下,然後右上至左下呈64遞增。
而D2=[ 0 128 32 160]中,以2X2為一組來看的話,則可以分成
[192 64 224 96]
[ 48 176 16 144]
[240 112 208 80]
[ 0 128] [ 32 160]
[192 64] [224 96]
[ 48 176] [ 16 144]
[240 112] [208 80] 兩組
每一組的(0,0),由左上至右下,然後右上至左下的原理,呈現16遞增。
當(0,0)的遞增結束之後,一樣由左上至右下,然後右上至左下的原理,從(1,1)開始進行16遞增的現象。
之後的所有東西我就不懂啦@@
其實老師在導讀之前就有稍微玩了一下指令。
前幾頁的指令還算蠻容易懂的,比如說:
c=imread()
和image(c)
是很簡單的把一個檔案叫出來存在一個變數中,然後在去下達指令時只要call他就好了。
玩到後面一點,在
cd=double(c)
imshow(cd/255)
這邊我給他的認知是,將灰階影像給他有亮度的變化。
然後我直接切入我有問題的地方,就是在p55~p61的部份。
在p56頁的矩陣中,我只發現到一個特點。
以D=[ 0 128]
[192 64] 為基礎,你可以發現他從左上至右下,然後右上至左下呈64遞增。
而D2=[ 0 128 32 160]中,以2X2為一組來看的話,則可以分成
[192 64 224 96]
[ 48 176 16 144]
[240 112 208 80]
[ 0 128] [ 32 160]
[192 64] [224 96]
[ 48 176] [ 16 144]
[240 112] [208 80] 兩組
每一組的(0,0),由左上至右下,然後右上至左下的原理,呈現16遞增。
當(0,0)的遞增結束之後,一樣由左上至右下,然後右上至左下的原理,從(1,1)開始進行16遞增的現象。
之後的所有東西我就不懂啦@@
2008年10月17日 星期五
2008年10月3日 星期五
week 3
這次不同以往~我們要看的書是原文的~
之前的那本多媒體應用一開始也是乖乖的看~到後來也是開始混了~
不過這次想到要看原文書就感覺有點累~因為不是自己所熟之的語言~眼睛一晃過去就知道在說甚麼~
所以這次我為了加快閱讀~決定先看圖@@
第一章還好~都有圖片解釋他做了甚麼事情~
也有之前做過的灑胡椒~也就是去除雜訊~
不過看到第16頁的時候~Figure1.19~我是看圖看不懂~看下面的英文解釋也看不懂~
她之前的圖是在解釋一塊區域裡每個pixel的顏色所代表的數值...
像是binary image只有0跟1....而grayscale image是用0~255代表黑白色的深淺程度~
但true color image就分成rgb3個去表示她們的顏色...
但是最後的indexed color image我就真的不懂他的意義了~為甚麼還多了一個color map?
之前的那本多媒體應用一開始也是乖乖的看~到後來也是開始混了~
不過這次想到要看原文書就感覺有點累~因為不是自己所熟之的語言~眼睛一晃過去就知道在說甚麼~
所以這次我為了加快閱讀~決定先看圖@@
第一章還好~都有圖片解釋他做了甚麼事情~
也有之前做過的灑胡椒~也就是去除雜訊~
不過看到第16頁的時候~Figure1.19~我是看圖看不懂~看下面的英文解釋也看不懂~
她之前的圖是在解釋一塊區域裡每個pixel的顏色所代表的數值...
像是binary image只有0跟1....而grayscale image是用0~255代表黑白色的深淺程度~
但true color image就分成rgb3個去表示她們的顏色...
但是最後的indexed color image我就真的不懂他的意義了~為甚麼還多了一個color map?
2008年9月19日 星期五
MATLAB初體驗
其實暑假老師就有叫我們先買書回來看了~
當然我也很乖從網路上買了回來~
可是一開始我才翻開就嚇到了~
因為完全不是自己所熟知的東西~
才發現自己原來見識太狹隘了~
東西一直都在變~不常常學習的話其實真的會跟不上~
直到第一次上課才發現說容易其實也可以很容易~
說真的~有一本實體書在旁邊真的蠻方便的~
一有不懂馬上就可以翻開來看~
就像第一次上課的時候~雖然說指令都很簡單沒錯~
但是人總有分心的時候~稍微一不注意就會不知道怎麼辦了~
有書在旁邊就真的很安心~
不過這又是一個新的開始~
希望別像以前一樣又是混著過去@@
當然我也很乖從網路上買了回來~
可是一開始我才翻開就嚇到了~
因為完全不是自己所熟知的東西~
才發現自己原來見識太狹隘了~
東西一直都在變~不常常學習的話其實真的會跟不上~
直到第一次上課才發現說容易其實也可以很容易~
說真的~有一本實體書在旁邊真的蠻方便的~
一有不懂馬上就可以翻開來看~
就像第一次上課的時候~雖然說指令都很簡單沒錯~
但是人總有分心的時候~稍微一不注意就會不知道怎麼辦了~
有書在旁邊就真的很安心~
不過這又是一個新的開始~
希望別像以前一樣又是混著過去@@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