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98360561 廖珮妤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98360561 廖珮妤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2年1月10日 星期二

報告: 參觀展覽報告

2011 南北極地風光博覽會


  這是之前趁著假日時跟班上同學一起去的極地風光博覽會,其實剛開始只是秉著想要玩玩用冰製成的溜滑梯而去的。大家都非常期待以及興奮,也都已經做好了會冷得要死的心理準備,因為據官方網站而言,展場內的氣溫是-18度,而這個氣溫對我們這些常年生活在溫帶氣候區的人,無疑是一大考驗。

  當天天氣十分糟糕,雨勢忽大忽小,也因為是休假日,所以排隊的人多得不得了,雖然我們早上11點左右就到了,但拿到的卻是下午2.3點才能入場的號碼牌,只好冒著雨徒步到附近的美麗華吃午餐,還順便坐了摩天輪,幸好當時看到的景色沒有被雨勢影響。




  進到展館的那一霎那,其實並沒有想像中的冷,或許是因為人多的關係吧!但到後來在展館裡面待的時間比較久了之後,就有比較冷的感覺。
  
  剛進去就有個縮小版的雪屋,那個應該就是北極愛斯基摩人住的地方,當時有試著進去體驗,可是我卻覺得待在裡面比外面還要冷,我想應該是因為那整座屋子都是冰製成的,而外面的"人氣"比較旺盛,感覺比較溫暖:)


  
  場館裡最大型的作品就是冰梯了,真的非常壯觀,而且有好多好多大人小孩都搶著玩,可惜真的太多人在排隊了,我們就只好放棄體驗的機會,但是有玩過的朋友都說很棒很有趣,冰梯很冰滑超快,不過也還是有人卡在一半冰到不行還溜不下來XD



  利用冰製成的兵馬俑,很多也很漂亮,每一個都不輸真正的,只是或許是怕展品會融化,工作人員總是不斷的加冰進去以免展品失去原有的風貌。



其實這場展覽想要訴求的是珍惜地球的重要,其實在南北極生長的企鵝以及北極熊的棲息地已經一部分一部分的消失了,在展場裡有許多企鵝以及北極熊的冰雕作品,也有令人心酸的企鵝上吊的展品,但有趣的是下圖這個冰製成的高台,他其實是一種另類的許願池,看著旁邊用繩子拴住脖子的企鵝,讓許多人都要想掏出錢來替他們祝禱、許願,即使是少少的10元,卻能夠代表大家心裡最真摯的祝福與祈禱。





  而後,除了冰梯之外第二壯觀的就是這匹馬車了,整個用冰製成,可以到上面拍照留念,雖然有布鋪著,但要是一不小心還是很有可能會跌倒,也因為高度並不低,上去的每個人隨時都要戰戰兢兢,害怕自己會跌下去。





  上面這張就是我們站在馬車上拍的照片,雖然看不太出來,但這個體驗真的非常特別,真的很難得可以站在一整個冰上面照相,感覺真的很特殊很有趣。



  最後,最重要的就是這個 "LOVE & PEACE" 在出展館之前看到了這個冰雕,感觸特別深刻。在這個世界上,愛與和平真的十分重要,對每個人而言,心中所在意的或許大不相同,但是愛,卻是深深埋在每個人的心中。實際上,這並不是在修課期間去參觀的展覽,但卻是讓我印象十分深刻的展覽,所以在最後的報告之中,我想跟大家分享的就是我去了南北極地展的感受,真誠的希望曾經去過這個展覽的人,都能夠好好愛護地球,好好保護企鵝以及北極熊的棲息地。

2011年12月22日 星期四

Homework 3: Color Models

以下是我這次作業的原圖




灰階影像




點選黑色部分而改成的圖,幾乎是完全看不到原先圖片的痕跡




藍色部分,本來是想要點選深藍色,但因為我想看看淺色系的效果,所以改選了淺藍色




紫色部分,這是我這次轉換色彩最喜歡的一個顏色,效果還滿不錯的




還有這個黃色,改變出來的圖片有些復古風味






色彩模組

1.



2.




心得:

  其實這次的作業是讓我感覺最不好做的(相較於其他作業),尤其是在做色彩模組那個部分,幸虧之後與同學相互研究才研究出這次的作業,雖然我還是有很多地方不太懂,可是當成果出來的那一刻真的很令人高興。
  
  其實影像處理真的不是一門小學問,一學期的課讓我體會到,很多程式都應該要自己先去想一遍演算法,再利用相關的資料去寫程式,而在這個狀況下想出來的才是真正存在自己腦袋裡的東西。

2011年11月29日 星期二

Homework 2: 空間濾波器實作

基本設計界面





part a. 實作以下三類空間濾波器: 平滑化, 銳化, 中值濾波器

    平滑化




    銳化(部分)




    中值濾波器(部分)





part b. 對不同圖片進行實驗

    i. pic view

      未修改前



      平滑化



      銳化



      灑胡椒鹽



      中值濾波器




    ii. pic dog

      未修改前



      平滑化



      銳化



      灑胡椒鹽



      中值濾波器


    
part c. 實驗結果討論

  這次的作業是做空間濾波器,並利用它改變影像。在這次的程式製作之中,有部分程式碼聽得懂但要應用的時候卻寫不出來,所以利用網路搜尋以及觀看之前學長姊繳交過的作業參考,其實每個人的寫法都不太一樣,有些過於複雜化,導致在運用的時候總會出現error,而且又修改不出正確的程式碼,後來詢問其他同學的寫法,想法比較清楚易懂,讓我順利完成這次的作業。

  其實重點還是放在ScanLine,利用它來掃描色彩值,再逐一利用程式碼改成自己想要的效果。其實在run平滑化的程式碼時,剛開始complier都會過,直到開始讀檔的時候,就會出現警告,導致程式不能執行,如下圖:


  後來才發現,原來是自己的bmp圖檔有問題,因為剛開始為了要讓圖片大小符合我所拉的框架,就事先把圖片縮小成我要的長與寬,結果導致執行的時候出現error,發現狀況之後就把圖片改回原始大小,才得以讓程式執行。而後,使用了BCB裡的的大小更改,本來是將"Auto size"這個部分改成true,結果發現這樣改變的就只有一部份的正方形,例如胡椒鹽也只會灑在某一部分上、銳化也只有某一部分,但之後改成壓縮方式的"Stretch"就完全解決了這個問題。


part d. 心得

  這次的作業,完成的時間其實很早,但心得部分卻不知道要從何下手。先前有提到我有到之前的課程部落格去看學長姊的作業,也就是因為看了學長姊的作業之後,我才選用了狗狗的圖片來實做,我發現有毛的圖片對於改變的效果是最好的,而風景照之中的樹木與葉子的效果也很不錯,在我執行完圖片之後看到的效果是令我嘖嘖稱奇的。
  
  其實影像處理的範圍涵括的範圍很多,包含這次做的幾項功能,其實這些效果在一般坊間上的相機都普遍具備,大家都會使用也喜歡這些特殊的影像效果,但真正懂得這個程式製作的人卻不多,要是我今天沒有修這堂課,也不會有機會去理解這些效果其中的處理模式,而對於沒有數位相機卻又想將自己喜歡的照片或圖片做不同的變化時,這個程式就是很好的幫手,讓我們可以不需要數位相機也能做出數位相機擁有的功能,雖然我沒有學得很好,但看到這個程式做出來的感覺真的很開心,這次的學習我學到了不少,而後還有一些不同的影像處理程式,希望自己都能夠好好理解,把演算法真正弄懂、學會。

2011年10月28日 星期五

Homework 1: 直方圖顯示與直方圖均化處理

本次程式基本介面






Part a. 用 C++ Builder 將一張影像的直方圖與其相關基本訊息顯示出來。

pic1 關渡河岸 傍晚景色






pic2 室內人像照








Part b. 用 C++ Builder 將一張對比不明顯的影像用直方圖均化處理後, 重新顯示出來。

pic1

處理前


處理後



pic2

處理前


處理後





Part c. 心得與討論

  還記得第一堂課有探討過 "照片跟影像有何不同" 的題目,聽完老師的說明後才了解到,絕大部分是跟解析度很有關係,在IPC這堂課之中,未來會學習到很多影像處理程式撰寫的技巧,這些程式都可以讓我們將相片改變成自己所想要的最佳化效果再將它儲存起來使用。

  在這次的作業之中,老師引導大家的想法其實並不是太難,上課聽講時也都還跟得上,但或許是在演算法方面並沒有那麼在行,也可能是太久沒有使用BCB軟體撰寫程式,這次作業的完成時間才會這麼緩慢,同時也帶有許多疑惑,但幸好有把程式寫出來,雖然這應該是滿基本且不難的程式,可是在這次的程式作業之中仍然還是有學到東西。

  直方圖部分內,我將圖片分成兩種顯示模式,一種是三個顏色各自分開,另一種則是三個顏色和在一起。在直方圖的程式碼中,利用兩個for迴圈加上ScanLine去畫出直方圖。兩張不同的圖片,可清楚的看出色彩值的不同。

  而均化程式部分,利用累積統計圖(cdf)以及產生新舊色彩對照表,再將周圍的色彩平均化之後,以ScanLine的方式將舊色彩值換成新的色彩值,我用了許多圖片測試均化的效果,最後選定這兩張圖片放在部落格上,以風景照這張而言,均化程式之後,可以看出較為明亮的效果,將原本已經是利用最簡單的方法在傍晚拍出的照片,改成一張像是利用相機特殊效果拍出的圖片。而人像圖則是非常讓我失望,原本以為即使均化之後的效果也會跟風景照一樣不錯,結果過於明亮的效果,反而讓這張照片有過曝的感覺,雖然如此,但均化程式可以讓人臉變得比較清晰這一點卻是一個不錯的要素。

  這是IPC課程的第一個作業,在演算法與影像處理之中,我還是有很多不會的部分,但有鑒於之前數位媒體導論上課時學到了不少,所以接下來的課程我也會盡力讓我的演算法變好,思考程式碼能再清楚一點,讓之後的作業能夠準時交出並完整真正的理解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