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97360393 范勤一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97360393 范勤一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1年1月8日 星期六

HW4

這次大概總共拍了六張照片,第一、二張的3D合成圖是用眼睛的距離來做寬度所拍攝的。 第三張則是拍左右兩張時稍微向目標物旋轉一點角度來拍攝的,我也分不清楚哪一張比較好。所以把它都給放了上來。














































這種方式的3D呈現,是用雙眼之間的視差再透過戴上紅藍眼鏡過濾光線所產生的立體影像。
不過這樣的方式實在是太累了,長時間帶著眼鏡是一種痛苦阿!!!(看久頭很暈=.=)

難道不戴3D眼鏡就不能看見3D影像嗎? 難道不能用裸眼看見3D立體影像嗎?
答案是:YES! 可以不戴眼鏡就看見3D立體像影。

理論已經出來了,分別有三種方式:視差屏障式(Parallax Barriers)柱狀透鏡式(Lenticular Lenses)裸視3D技術:指向光源式(Directional Backlight)
三種的方式不盡相同,有的是用兩組LED來呈現,有的是用柵欄的方式來阻擋,甚至有利用凸透鏡薄膜來做。

並且在去年東芝(Toshiba)就已經發行了兩款裸眼式的3D電視。證明這些未來都是有可能的。
也許以後進電影院就不用再戴眼鏡了,應該也不用收那個3D眼鏡的費用了吧?!但是希望他不要藉機漲價...!

附上裸眼式3D技術連結

另外有找到兩個介紹東芝的3D電視影片
東芝裸眼式3D電視1
東芝裸眼式3D電視2

大廠商製作裸眼3D電視不稀奇
自己DIY製作36度的裸眼式3D
這個就厲害了吧!!!(約在影片11:35左右)

===================================================================

修了一整學期的課,中間因為車禍缺席了一陣子,不過總體來說這門課感覺上真的是滿好玩的,雖然對BCB整個不友善,不過上到濾鏡跟3D這方面,我自己是上的滿開心的。雖然一開始選這門課是因為畢業的核心課程,但是上完之後確實有學到很多不一樣的東西。ex:BCB。如果沒有修過這門課,我大概也不會知道原來BCB可以處理這麼多事情吧。不過我還是偏愛用VC++....哈哈!

2011年1月7日 星期五

HW3

原圖












平滑化smoothing

















銳利化 sharping

















中位數濾鏡處理 medium filtering


















不過好像看起來不是很明顯 換另外一張
原圖
















平滑化smoothing
















銳利化 sharping















中位數濾鏡處理 medium filtering
















====================================================================
平滑化
通常又叫均值濾波,這個的原理主要是把周圍的八個像素點跟自己做相加在平均。
(n1+n2+n3+n4+n5+n6+n7+n8+n9)/9,但是如果是彩色的圖就必須要做三次。
當然,如果有需要是可以在特定的像素區域上做加權,但是除的時候就必須要注意到。
平滑化後通常邊緣會變得有點模糊,但是原本有雜質的地方會比較不明顯。

銳利化
主要是用來凸顯圖片中某些重要的元素,使圖片的重點可以更加的明顯。
主要的做法是把九宮格中間的區域加權五倍,而上下左右的部分成加權(-1)倍。
當然也可以把中間加權九倍,其餘的八格區域像素則是加權(-1)倍。
但是要注意! 加權過後的值有時候可能會低於0或是大於255,小於0的話就直接取0,大於255就直接取255。
與平滑化相反的,銳利化過後會讓細部更加的明顯。

中位數濾鏡
主要是把比較極端的值給去除掉,所以必須先把九宮格的區域像素做排序,然後再取排序完的中位數來取代其他八個,這樣可以避免過於極端的值出現在畫面上。

不過為什麼我的圖感覺都不明顯呢 ?!
不過銳利化倒是一眼就看出來了XD
補一下比較清楚的照片好了




hw2

原圖















很明顯的可以看到這張圖其實是太過於亮的

直方圖如下

















直方圖的左半部代表的是暗的部分,右邊則是代表亮的部分,很明顯的直方圖是偏右邊。
所以程式方面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如果算出來的直方圖太過於懸殊,高的太高低得太低,
可以將直方圖中所有的值都除2...應該可以解決一柱擎天的問題XD。

均化過後的圖

HW1

原圖

程式跑過之後處理完的圖片


=====================================================================================

其實BCB這款軟體實際上我接觸的次數實在不多,
只有在上學期的影像處理中有所接觸,
並不像VC++如此的熟悉,

加上受傷缺課好幾周的關係,寫這個作業就有點辛苦,因為之前說的幾乎都快忘光了。

還好在小綠的幫助下慢慢搞懂程式碼來撰寫。

說穿了就是去判斷色階,並且依所希望轉出的bit數來做區隔,
二位元分兩個範圍 四位元分四個 八位元八個 十六位元分十六個 以此類推到 二百五十六位元
並且用範圍來給予特定的數值。
以最簡單的二位元為例,0~127範圍就給他0,128~255的範圍就給他255。
扣掉程式碼的撰寫外,這個作業的原理好像一點都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