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再看完標題下面的一些介紹之後,就可以大概知道這一章要教的是什麼東西了。介紹這邊有提到,我們常常會需要改變一張影像的形狀、大小甚至是旋轉,來做很多的用途,感覺上要做這些影像處很不簡單呢!在一開始介紹的部分,出現了一個查完字典也看不懂的名詞(專有名詞?)—affine transformations。
我查到的意思:
affine:【數】仿射的。
transformations:變化;轉變;變形;變質。
查完還是......不懂。
6.1我看起來的感覺像在教數學...... 這小節的標題Interpolation:添寫;插補,我猜應該就是之前老師有說過的內插法了。看過這邊之後的心得就是,看文字和算式真的很難懂,不過看了那個圖之後,大概就可以懂個7、8成了。課本有用nearest-neighbor interpolation(中文不知道......但是意思大概知道)和linear interpolation(線性的內插法??不知道怎麼翻譯......)兩種方式來做內插找出中間值。
我覺得nearest-neighbor interpolation這種方法比較簡單,而且也超容易了解的。不過它的效果真的是讓人不敢恭維(真的是太爛了啦!),我有先偷看後面p.125頁那個圖,(a)就是用這種方法來做圖片放大的,而(b)則是用bilinear interpolation的方式將圖片放大,就我個人是比較喜歡(b)圖的效果。
6.2的部分是在說明將內插法應用在影像處理上的方法,這邊有多一個叫做bilinear interpolation(雙線性的內插法),我不是很清楚知道它跟linear interpolation到底差在哪裡,難道是因為bilinear interpolation是用在二維平面上有x和y,所以叫做雙線性嗎??至於6.2後面就是有用範例實作2種方法的差異,好像是把4x4的圖放大到8x8,就是我剛剛上面提到的那2張圖啦。
6.3說明的內插法我就看的不是很懂了,這個General interpolation的說明,看起來很像以前不知道哪一門數學課有教過類似的東西。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它處理出來的圖好像又比bilinear interpolation的圖還要好一些。在p.132頁那邊有4種圖的比較,我是覺得Bicubic那個看起來效果比較好呢。
6.4這部分跟Chapter 5有些關係,是用Filter來做內插法的影像處理,而且又有介紹另一個類似內插法的東西,zero-interleaved(其實我也不確定這是不是內插法......)。不過說真的,這邊感覺很困難,感覺做了很多的矩陣運算。我看不懂zero-interleaved這個它做的到底是什麼,最後的那4張圖,就經過它處理的變最奇怪。
6.5....好像只有一面而已,原來把圖片變小也有一個英文的專有名詞—image minimization,外國人還真喜歡創造專有名詞啊~ 還有另外一個粗體字,subsampling,這個字我直接打在Yahoo的字典上找不到,後來我把sub和sampling分開查。Sampling:抽樣的意思。那合起來是叫做"子 抽樣"嗎??還真難翻譯...... 啊後面那個畫圈圈的我就看不是很懂,是把(a)圖縮小之後,那些點就會連在一起,變成(b)那樣嗎?
終於說到6.6了,又快沒時間了。這一小節也挺有趣的,它是在介紹圖片的旋轉,我覺得這個最難,它出現三角函數了啦!! 不過在Matlab裡面好像有一個函數,它可以直接做到圖片旋轉的功能,就是imrotate(image,angle,'method')。直接輸入要旋轉的圖片、角度和要使用的內插法,它就可以直接幫我們把圖片旋轉了耶~ 我沒想到圖片做旋轉也會用到內插法,內插法的用途還真是廣呢! 在這節最後的2張圖,我依然覺得Bicubic interpolation的內插法看起來比較舒服=ˇ=
最後6.7則是把圖片拉長,就是長寬比例會變的不同。這邊介紹還蠻短的,讓我比較注意到的是它範例的圖片。因為好奇為啥會有那顆骷髏頭,我還特別去找了一下那幅畫......
http://www.wga.hu/frames-e.html?/html/h/holbein/hans_y/1535a/index.html。
居然再那麼久以前(西元1533年),就已經有人在做人工的影像處理了!!
那個骷髏頭這幅畫是真的有的喔!原來這也是那時候得一種藝術,它們會在畫前面放一種工具,然後就可以看出那顆骷髏頭了(奇摩知識+ 好像是這個意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