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緊急的在第10週時,把第4章的心得給打了出來,沒想到老師居然說延後一個星期再交,所以在這邊我需要把開頭的部分再修改一下。感覺上課文的內容真的是越來越難了。在第一次大概的略讀過後,可以看到這章裡面有很多的圖表、長條圖和數學算式等等。可想而知,在這一章節裡又有許多要用到數學運算來做影像處理的方法了。
4.1其實就已經看不太懂了......我看起來課文像是在說,影像處理時可能會分成3種類別,要先將複雜的不知道什麼東西轉換成簡單的,然後再進行影像處理。那個4.1的流程圖我覺得大概看的懂一些,就是要先將影像轉換過後,再做影像處理。處理完之後的影像,再轉換為原來的影像格式。
----------------------------------------------------------------------------------
老師好像還沒有提到Transforms的部分,希望在第11週時也能大概的說明一下。
然後有2個粗體字Neighborhood processing和Point operations,這2個我只能看懂表面的意思,但是不確定那是不是書本上實際想表達的意思。Neighborhood processing好像是說需要一個小範圍的像素值來做影像處理,Point operations則是只要處理一個點(像素)就好了,不用管它附近其它點的值。不知道課本真正想解釋的是不是這個?或者是英文的問題讓我又誤解了......
----------------------------------------------------------------------------------
這個問題再第10週上課時,老師有大概的講解過了,沒想到居然跟我猜到的意思差不多。主要就是差在影像處理一個點時,需不需要其他鄰近點的資料。
接下來4.2的圖表,那個New values和Old values的圖表看不懂。一個是加上128,另一個減128,加上128會使得原本灰階值大於126的點全部都變成白色(因為127就大於126,127+128=255),而減128則是讓元素灰階值小於129的點全部變成黑色,但是圖表的那條線到底想表達什麼東西,還是完全看不懂。
----------------------------------------------------------------------------------
這個問題再經過老師的說明之後,我終於知道這個圖要怎麼看了,原來是要將初始值對應到處理過後的值,由這個圖就可以大概的看出影像是在做什麼樣的處理了。
後面的b3~b5那些圖,大概知道書本想做什麼實驗給我們看。一個是將所有的灰階值除以2,所以整個圖片會變暗,另一個是全部乘上2,所以圖片會變亮,第3個比較特別,先除以2之後再加上128。這種做法使得顏色之間的差距縮小,處理後的圖片看起來對比會變得比較不明顯(也就是顏色都差不多的意思)。
我自己隨便代了2個數字來實驗,假設有2個點, 1個灰階值是200,另一個是100,這樣他們顏色差距還有200-100=100。然後同時除以2就會變成100和50,在加上128,這時候就變成228和178,2個點的顏色差距變成了228-178=50。 當2個顏色值的差距縮小了之後,在圖片上看起來顏色就會比較接近,也就是對比變弱了。
4.2最後的那個圖則是互補色(complement),互補色就是用255減去目前的的灰階值,算出來得到的值就是目前顏色的互補色了。在灰階圖片中,用互補色輸出的圖片,就是原本顏色較深的部分會變得較淺,而原本較淺的地方則會變得較深。在這個地方,因為剛好我有選修2年級的數位媒體概論,而那節課有練習用BCB做RGB(彩色影像)的互補色,所以在課本的這一部分就比較能了解。
再來是4.3的Histograms(長條圖), 我記得這邊老師在剛開學的時候,好像有提到一些這章節的一些內容。那個時候好像是在說明MATLAB的指令,有一個指令是在畫長條圖的,老師剛好就用灰階影像的顏色值來當作例子。
當長條圖顯示顏色都很靠近時(課本上圖4.8的長條圖,灰階值大部分都在70~150之間),那圖片看起來顏色就會都很接近,細微的地方感覺會不太清楚。在4.3.1的地方在說明Histogram stretch,在4.3.2則是在說Histogram equalization。這2個我查完字典還是想不出來到底要怎麼翻譯,Histogram stretch是長條圖延伸、展開、拉直??Histogram equalization則是長條圖平等化、均等化??
我只依稀的記得,老師在剛開學的時候有提到,如過因為所有顏色太接近,而造成影像看起來不太清楚的時候,只要將長條圖的顏色讓他平均一點的分配,從0~255都有用到一些的話,圖片的一些細微輪廓部分就會可以看得出來了,也就是會變得比較清晰一些。
最後的4.4看不太懂,因為課本上也沒有什麼範例圖片,只有一些圖表和數學算式。加上期中考的關係,所以那部份我就還沒有去讀了。最後希望老師也能像講解第3章一樣,來說明一下第4章的一些內容,有些東西上課聽老師說果然比自己一直看書還要容易了解。
----------------------------------------------------------------------------------
老師在第10週時一上課就說,其實最後這部分是最簡單的。它只是用了一個方法,讓影像處理時執行的速度加快。就是先將較麻煩的運算先算過,然後把輸入的資料和運算過後的資料儲存在一個表格裡面。接下來當影像處理的時候,只要查表就可以得到輸出的值,不需要在每個點都運算一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