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27日 星期一

Chapter 1-3

  之前打的文章幾乎都是類似閱讀筆記之類的,內容大部分是將課本的內容看懂後,再用Matlab實際操作實驗,最後附上一些截圖再發文這樣子。對於問題的部分可能就比較草草的帶過,像是直接說XXX的部分看不太懂這樣,但是卻忘了要把問題弄懂才是最重要的部分

  這次既然是要寫第一到第三章還有不懂的地方,那我就老實的說好了。其實在1.1的Images and Pictures我到現在還是沒有分得很清楚,這兩個的英文單字翻譯成中文字的意思感覺上幾乎都一樣。但是不知道在影像處理的領域裡,這兩個單字是不是有不同的意義?是經過影像處理的Pictures就叫做Images嗎?

  還有1.3的Image Acquisition and Sampling那邊課文部分也看不是很懂,整體上的感覺,好像是在說明用數位相機之類的視訊設備,將我們眼睛所看到的畫面存起來,也就是將影像轉換成數位的形態存放在硬體中。我有點2008w4的標籤去看一些其他同學的心得,發現有不少人特別去查資料,像是CCD、CMOS等等的名詞。這些好像是一些視訊設備的感光元件,用來將眼睛看到的那些畫面(也就是可見光)儲存起來。不過總感覺還是一知半解的,還是覺得老師在上課的時候說明會比較容易了解,我一直覺得那些會感光的元件是很神奇的東西......

  第一章的大部分都只是簡單的介紹而已,還沒有比較困難的地方,大部分都是英文看不懂...... 再來就是第二章了,第二章主要是在說明用Matlab來進行影像處理的一些基本指令,所以課文前面的地方都是在說明一些指令,就算課文的內容(英文=.=)看不懂,在Matlab上打上去,看看結果也就大概懂個七、八成了。

  但是我卻在前面漏掉了一些地方,第四週上課的時候,有同學問我一個問題。在課文前面的範例程式碼,可以將滑鼠移到顯示影像上面,然後左下方會顯示座標與RGB的數值。但是他發現RGB的數值卻是0.XXX,我們之前學到的都是0~255才對,所以我們都覺得很奇怪,但是我卻沒有發現到這個問題。

  接下來,這個問題我在第七週的時候終於搞懂了。因為第三章的地方有出現類似問題的探討,原來是圖片儲存的型態不一樣。用uint8格式儲存的話,顏色就是從0~255。但是用double格式來儲存時,Matlab就改成用0~1來判斷顏色的深淺了,這個方法可以有更多的顏色變化。這個問題就是我在第二章前半部沒有注意到的,下次可要再注意一點了......

  剛剛說的都只是前半部而已,第二章真正有問題的地方是在後半部,因為後半部比較偏向說明,而不是只有程式碼而已。一直到2.4左右都還能了解課本上想表達的東西,但是因為2.5的課文真的是很冗長,那個時候就還沒有全部看完。

  2.5提到的是影像的格式,課本上提到了10種影像格式,每個格式它都有說明。但是我真正有碰過的格式也只有JPEG、BMP和GIF而已,TIFF還是用了Matlab的時候才有碰到而已,其他的根本就沒有聽過...... 不知道其他的格式特性是什麼?在哪些地方有可能會用到?還是說影像的格式上百種,有很多根本就不重要,只要了解其中幾個比較常用到的就好了......?為什麼書上會選擇用TIFF的檔案格式來做影像處理的範例?還是說大部分的影像處理都是使用TIFF檔呢?課本上解釋它特性的那一部分也看得不是很懂......

  第二章就是後面比較有一點問題而已,第三章我覺得是老師講解最多的部分。先是第六週的時候,解釋了ambient lighting(漫射光)Bit Planes這兩個東西。然後第七週的時候又有說明colormapBINARY IMAGES和為什麼數值大小相同,儲存的資料型態不同,imshow 這個指令的輸出就會不同的原因。

  因為老師已經有講解第三章很多的內容了,所以基本上前面的內容都比較沒有問題了。不過3.6的Quantization and Dithering這一小節,我覺得蠻難懂的。一開始是減少灰色深淺的數量,從課本上的圖片還得出來。但是到最後只有2種顏色的時候,並不是黑色和白色,而是深灰色和淺灰色,這邊我就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了。還有後面的Dithering,可以說是完全看不懂它在做什麼......

  1~3章比較大的問題大概就是這些了,總覺得看到一些比較有難度的影像處理方法時,課文就比較難懂。在說明的部分,我覺得很多原文書都喜歡把東西說得很複雜,明明就是一個很簡單的東西,但是當作者用很長的篇幅去描述時,整個感覺就變得很難了,害我都只能從課本上的圖片差異來自己推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